/
第四章 尋找出路

發佈日期:2020/12/17
  • 分享至:

金邦尼放棄了聖十字傳教站後,返回義大利並陪伴了父親一段日子。馬扎神父見他精疲力竭,便懷疑他能否重返非洲。金邦尼的體力稍微恢復後,便負責照顧馬扎學院的非洲學生。金邦尼描述他的計劃:發展非洲本土的神職人員,並在歐洲的學院教育非洲的青年男女,好使他們在天主教的環境裡陶成;這樣,待一段時日後,便可按照各人的專業和天賦,回家鄉教導和傳授他們所學得的知識。

就當時的情況而論,人們的確應該聽從馬扎神父的計畫。非洲人在當時仍被視為奴隸,或是僕人和工人,馬扎神父卻想給他們提供最好的教育。對歐洲人來說,他們幾乎沒有可能抵抗非洲的天氣,因此,唯一的解決方法,似乎只有在歐洲教育非洲人。


第二次傳教旅程

金邦尼剛開始工作不久,便有消息傳來:一群非洲奴隸在印度洋獲一艘英國戰艦拯救,暫時居於亞丁。馬扎神父認為,從他們之中帶一些青年到自己的學院去是有助益的。因此,金邦尼獲派展開他的第二次傳教旅程,經埃及和紅海前往亞丁。

9 - Sudan commercio schiavi 2.jpg

在亞丁,金邦尼集合了七名非洲青年,為他們取得了英國護照,準備將他們帶往維羅納。金邦尼認為,這工作幫助了這些年輕人擺脫人口販子的錯誤行為。「為販賣人口所進行的貿易是卑鄙的行為。那是一種可恥的生意,侮辱和貶抑人性。我們人類都是一樣,蒙天主賞賜智慧與能力,有著天主的印記,又是按照天主聖三肖像而受造的。但是,奴隸買賣使人被貶抑成動物。」他講述蘇丹的一場激戰,是因三千名非洲人被賣往科爾道凡一事所導致的。由於涉及有關奴隸買賣的法律,金邦尼在離開亞歷山大時被海關阻攔,滯留了兩天。他唯有虛張聲勢,指稱這些非洲人持有英國護照,並聲言他們的確是來自印度,因而得以脫險。


奴隸買賣的痛苦

我們可能會問:為甚麼要帶這些青年前往歐洲?為甚麼不把他們送回自己的家鄉?其實,他們之中很多人早在七、八歲的時候,已被囚禁和奴役,現在已記不起自己的家在那裡。帶往歐洲的青年當中有一人最終做了神父,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屬於那一個部族。在往後的歲月裡,金邦尼帶領許多人返回蘇丹,其中有些人很幸運地找到自己的家。在這些幸運兒之中,有一名男孩在七歲時被奴隸商擄走。當時,他正在離奴隸商不遠的地方,領著瞎眼的母親走路。幸而,他日後認出了某些標誌而返回自己的村落。

Statua_Daniele_Comboni_particolare,_Verona.jpg

另一次,金邦尼在路上看見一支奴隸隊伍,他形容說:「在沙漠,我曾遇見超過二十群被擄的奴隸,他們一邊走,一邊捱著鞭打。小童由母親抱著。至於那些能走動的小孩,他們的頸給縛在母親所挑著的槓棒上,以防逃走。奴隸商在十五歲以上的孩子頸上圍著羊皮帶,再把羊皮帶連接自己手持的繩鞭。成年人則分成一對一對,每人的頸拴在槓棒的末端。其它人的手臂則反縛在背後。有些人的腳繫上鎖鏈,還被迫挑著行李。每當他們慢下來或表現得疲倦時,便立刻嚐到長矛和棍棒打擊的滋味。一些人不支而倒在地上;他們不是被人用棍棒或長矛毆打致死,就是被遺棄在路上死去。這樣,奴隸每天被迫步行超過十二小時,為期三個月。」金邦尼對這樣的情況感到非常憤慨,決定要做點事,阻止它繼續發生。


絕望中懷著希望

一八六一年三月,金邦尼完成他的亞丁之行回到維羅納。他想過重返非洲,卻遇到一些阻礙。一八六一年十一月,教會當局再度嘗試在蘇丹傳播福音,把傳教站移交方濟會。一行五十一人的隊伍,包括神父、修士和教友,一直沿著尼羅河向南前進。由於他們缺乏經驗,又急於抵達傳教站,從開羅啟程南行之前,未能花時間去適應當地的水土。因此,院長和其中七人在途中去世。在幾個月之間,所有人均相繼死亡或被迫回家。在羅馬,人們似乎已對非洲這一帶地區不抱任何希望,而它亦被逐漸遺忘。

Comboni Vissione.jpg

然而,金邦尼沒有放棄他的希望。他繼續教導非洲學生。他還開始讓歐洲人士認識馬扎神父的工作。在寫給德國一群助手的信裡,他描述非洲人如何研讀基督宗教的信理、阿拉伯語、義大利語、算術和舊約歷史。一八六一至一八六四年間,金邦尼逐漸發展他的理想。他開始體察到在歐洲教育非洲人並非上策。因那不勒斯氣候較為溫暖,方濟會士盧多維克.加索里亞神父已在此區進行類似的工作。然而,金邦尼覺得必須發展另外不同的工作。




 
瀏覽次數:508

回最頂